
#我在岛屿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以前那我对此粗浅理解为读书多气质就会变得文雅。但最近看了江苏卫视播出的《我在岛屿读书》,我认识到,读书万卷,看到的世界会更鲜艳。

我在岛屿读书
“人的这一生,读了很多书,老了以后你不会后悔的,因为你的记忆比别人多,你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也比别人丰富一点,甚至可能深刻一点,复杂一点。”-苏童
印象中,藏在文学作品背后的作家是离我们很遥远的,我们可能会喜欢一本书,会很喜欢书中的某个故事,但是一般不会想了解书籍背后作者的故事。而在《我在岛屿读书》这档节目里,余华、苏童、西川、房琪这些活生生的作家和博主,隔着一方小小的电视屏幕与我们见面,在岛屿上运营书屋,在海风里漫话鲁迅,在涛声中闲谈人间,让我们有机会了解那些优秀作品诞生的历程,领略作家眼中的生活,近距离接触文学的世界。

电视剧《福贵》,改编自余华《活着》
我一直认为优秀的作品背后一定藏着一个凝实的灵魂。只有尝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才能在纸张上镌刻出浸透纸背的文字。记得当年看完电视剧版《活着》,内心久久无法平静,如果世间真有因果,该是前生作了几世的恶业,才会在今生酿成如此的苦果?心中对作者也充满了同情。但当我看了余华的一些采访后,我有些错愕:视频里余华金句频出,笑点不断,更像一个段子手,不似一位作家,真应了网友们的那句话:“一个把悲伤留给读者,把快乐留给自己的作家。”

余华采访画面
想象中的余华形象与现实形象的鲜明反差背后,其实是作家与普通人认识世界、感悟世界、诠释生活的方式的差异。读了很多的书,就像走了很多别人走过的路,作者在一路上经历的风景、感悟,都通过文字传入脑海成为一段记忆,积攒到某个时刻,就化作一篇篇深刻的文字。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走完世界的山山水水,经历众生的起起伏伏,但读书可以带着我们在不同的精神世界里遨游,去体验世间百态,领略万象风光。也许有一天,我们也可以像余华一样,一个段子手把悲惨文学的饭碗端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6sj.com/12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