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正在焦虑的事情会有什么样的走向?凭直觉选择一张塔罗牌……”这是大多数塔罗牌预测视频开头的惯用话术。
相信不少人都亲自体验过,有的是“运气爆棚”的好结果,有的却是“警示挑战”的不太理想的结果,但不管如何,塔罗牌测试却一直被年轻人所追捧。
01
塔罗牌发源于15世纪的欧洲,共有78张,每一张上面都描绘着不同的图案。18世纪开始用于占卜,上面的每个图案都象征着不同的意义,正反放置都有着不同的解读。
原本是需要塔罗师洗牌、切牌,由占卜的人亲自抽牌才能进行的一种仪式,可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了线上进行的一种自助式算命。
B站上初始版本是全视频的,观看者看到选牌的环节,只需要在心中默选,然后依次观看对不同选择的讲解即可。

后来逐渐改进成互动式的视频,可以通过点击屏幕上四种不同的选项,进入下一阶段的解析。这种方式让观看者更具参与感,也更容易让得出的结果可信性更高。
不少体验过的网友给出了褒贬不一的评价:
“我最近生活、工作都不如意,测了这个塔罗牌,突然觉得我还可以!”
“最近事情太多了,听了以后觉得有信心了,接下来就要采取行动了。”
“我当时测出来的结果是在旅行途中脱单,然后立刻就和闺蜜一起出去玩,结果闺蜜脱单了,我依旧单着,都是迷信。”
02
传统的塔罗牌占卜,讲求一个“虔诚地和牌面接触”,而线上的方式则完全缺失了这重要的一环,从某个角度说,不管如何选择结果都不可信。
实际上,不管结果好坏,屏幕上看似随机的选择,其实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
传统的塔罗牌是从78张中抽取1张,每张牌被抽中的概率都是1/78。
可因为平台的设置,一最多只能设置4个选项,当进行下一次选择时,都是以上一次选择为基础,抽牌的范围不断被缩小,才能得出最终结果。
所以每张牌被抽到的机会并不是均等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最后抽到哪一张牌的结果都是能够预测的。

心理学上有个“巴纳姆效应”,就是说大部分人会把一些模糊、概括、似是而非的描述当做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线上塔罗牌占卜就刚好契合了这样的心理。
所以不管从概率角度看还是从心理角度看,线上塔罗牌占卜的结果都不具备可靠性。
有人不知背后理论,对塔罗牌的结果将信将疑,有人深知其后原因,却依然乐此不疲。
或许年轻人会去测试塔罗牌一次又一次,不是非要求一个结果,只是希望寻找一个地方寄托他们的疑惑和愿望。
03
网易数读的一项数据显示,在调查的样本里,30岁以下的人中,参与过星座罗盘和塔罗牌占卜这两项活动的人数占比达到了62.02%。
大部分人都只愿意相信自己想相信的,即便是不符合预期的结果也能寻求一个合理化的解释。对于算得好的结果就是心理慰藉,算得不好的结果就马上关闭手机,心理默念“相信科学”。
打开视频弹幕,上面刷屏般地显示“接好运”“考研上岸”“早日脱单”等等语句。从生活、学习、工作、感情等各个方面展示了年轻人对于达成某件事的强烈愿望或者一些疑惑。

所以结果不是他们的重点,弹幕上的留言才是他们真实的心理活动。
就像不少网友评论的那样:
“我知道结果不可靠,就是想找个地方倾诉。”
“就想蹭蹭好运,管他实现不实现。”
“单纯留个言,不测试,希望我之后生活顺利。”
说到底,塔罗牌测试就像是我们平时听歌、追剧一样,只是在繁忙的生活中给心灵来一次按摩,给自己一些暗示:所有疲累都会消解,一切美好都值得奔赴。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6sj.com/14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