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创投(经纬创投张颖)

图图资源公众号引导关注.jpg
以上资料,免费领取,领取地址:https://vip.f6sj.com

创投圈,提到经纬创投,大部分人都听过张颖,但鲜有人听过徐传陞。在很多人眼中,张颖和徐传陞两人很不同,一位锋利,一位柔韧。

马来西亚、新加坡,再到中国,多元的背景与经历让很多人认为徐传陞是投资界最为“安静与不喧嚣的投资人”。作为经纬的创始人之一,徐传陞鲜少抛头露面,笑称把对外的“苦差”交给了张颖。

2008年,张颖、邵亦波和徐传陞成立了经纬中国(现“经纬创投”)。今天,经纬创投已经成为创投圈赫赫有名的投资机构。

经纬创投(经纬创投张颖)

从左到右:邵亦波、张颖、徐传陞

徐传陞大概是经纬系背景和经历最为多元的人了。

他出生于马来西亚,在新加坡成长并求学,随后考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习计算机工程。大学毕业后,他留在新加坡港务局担任计算机系统分析员一职,为世界上最为繁忙的港口之一的新加坡港设计运营和控制系统。

在加入经纬创投之前,徐传陞曾是华盈创投的联合创始合伙人,主要专注于互联网、新科技和医疗科技领域的投资,并主导了百度分众传媒瑞声科技、康辉骨科等投资。在经纬创投期间,他又主导投资了滴滴出行恺英网络博纳影业等知名公司的投资。

据徐传陞回忆,二十年前,大家进入投资圈,很多人都是误打误撞。1999年第一波互联网浪潮兴起时,他在IBM软件部管理着200多个人。

“我觉得互联网好像一切以免费为主,是非常带动眼球的。那时我年轻又是学计算机的,觉得互联网浪潮非常有意思,就开始跟人交流。在2000年,我进入了早期风险投资行业。”徐传陞说。

01

初入创投行业,恰逢互联网泡沫

2000年2月,徐传陞加入了一家VC,开始学习如何做一个投资人。

然而,在2000年3月18号,互联网泡沫破了。也就是说,他进入投资行业一个月就遇到低潮期了。徐传陞回忆,在市场崩盘的时候去融资,大概是一生中最痛苦的体验。身边很多公司开始血淋淋的崩盘,所有的公司都说没钱了,没有任何投资人愿意再加码了。纳斯达克崩盘了,国内也不可能有IPO……

经纬创投(经纬创投张颖)

但是,日子还要继续。

从2000年3、4月份,他就跟另外两个合伙人到处融钱,用了大概十个月的时间,最终非常辛苦地融了3300万美金。这个数字,在那个时间段实属不易。所以在2000年底的时候,他们也成了市场上少数的有钱人。

在2001年、2002年,他们大概投了三、四家公司,每家投了一两百万美金,这在当时是挺大的一笔资金。徐传陞投的前三家公司,发展都不太顺利。这几家公司的业务方向是针对企业的软件和服务模式,这些业务在当时的中国,做得太早了。

2002年底,徐传陞开始开窍了,他关注了一些搜索、互联网商业模式等行业。2003年,他参与投资了百度的B轮和阿里巴巴的C轮。

徐传陞说,那个时候,他们可以跟今天国内“大成”的企业家直接交流和对话,比如可以直接和百度李彦宏讨论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这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很好也很难得的成长机会。因为,当一个投资人对行业有一定的敏锐度时,会看到一些不一样的机会。

从2003年开始,也就是徐传陞在市场上摸索了两年多之后,他的投资开始进入一个比较顺利的阶段。他们陆续投了百度、阿里巴巴,以及分众传媒,瑞声科技等。

徐传陞认为自己是一个比较“钝悟”的人,学东西比较慢,但比较坚持。做投资,他一直秉承的观念就是,在每个要投的行业里面,必须深刻地去了解机会是什么。其中很核心的一点就是选好自己的跑道,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因为每个人的精力都有限,所以要选好自己的“战场”。

有人说,职场的尽头是创投。创投的苦和累不是言语可以轻易表达的。然而,徐传陞做投资却乐在其中。他认为,投资是个非常阳光的行业,他们每天和创始人聊梦想,聊怎么去改变这个世界,这是他做投资人非常强的内在动力。

02

投资策略,早于行业一两年去布局

从2000年到2007年,徐传一直在华盈创投工作。经纬美国本身是1977年成立的,他们在2005年开始关注中国寻找合作的机会,然后张颖、邵亦波和徐传陞决定一起去做经纬中国。

2007年秋天,当iPhone刚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人都是不看好的,大家感觉移动应用是个很虚的概念。徐传陞和张颖等几个合伙人在一起商讨,大家一致认为PC互联网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要专注于投移动互联网。随后,他们在人才的格局上做了一个比较大的改变,找了很多做互联网产品的年轻人来加入。

2011年,经纬创投投资了陌陌,2012年底投资了饿了么,2013年投了快的……可以说,从2009年到2014年,经纬投了大部分头部优质的移动公司,这也奠定了经纬的品牌。

经纬创投(经纬创投张颖)

徐传陞说,经纬做很多事情都喜欢早于行业一两年去布局,而且是静悄悄地在做投资。

比如企服,2015年是中国企业服务领域投资元年,这句话是经纬最早提出的。2013年初开始,经纬就开始做企业服务的系统布局,当时没有太多VC在关注这块创业机会;2015年,当经纬开始讲投资企业服务的时候,他们已经投了20多家公司。

随着经纬的布局和持续验证,他们发现,在一二线城市,人力成本越来越高,IT成本越来越低,所以企业主也有动力开始用IT以及各种应用软件来提高企业效率。

2016-2017年外部形势发生变化,经纬开始把重心放到把医疗健康、先进制造包括电动车产业。

“做早期投资必须在变革中去寻求一些创新的机会。”徐传陞说。

03

投资就是投人,创业者要极具开放思维

作为投资人,徐传陞接触了太多的早期企业创始人,他发现这些创始人真是什么性格都有,风格非常不一样。

跟很多投资人的观点一样,徐传陞也坚信投资就是投人。他坦言,自己非常欣赏极具开放思维的创始人。就是双方在沟通的时候,这个创始人本身有很强的主见,当跟他提出一些建议的时候,他会去深思熟虑,吸取各个产业的观点,考虑之后,再决定同意或者不同意对方的观点。

“找到一个独角兽的创始人真的是万里挑一的过程,是非常不容易的。”徐传陞说。

在徐传陞看来,做投资最好的状态,是花个把月时间跟创始人交流,但是快节奏时代,很多投资人把决策压缩到了1-2周,大家确实有点内卷了。

徐传陞认为,创业比做投资更残酷。他坦言,自己比较心疼创始人,“他们本来就是百里挑一的人,蜡烛两头烧。我们对创始人的极致尊重不是喊口号,之前曾经差一点开掉某个团队,因为他们对创始人不尊重。”

04

团队搭建,青睐玩命努力的年轻人

在创投界,每一家基金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经纬创投属于“大部队”的打法,今天的经纬,整个投资团队有四五十人,大家力争在所有的行业里面都能找到最优秀的公司。基金里的几个合伙人,对特定领域有专注也有交叉。

徐传陞说,经纬的大方向是重仓中国科技创新。具体布局四个方向,新能源产业链、智能制造等前沿科技,医疗健康,数字经济,消费。弹药的分配大概5:3:1:1。

对于投资团队的搭建,徐传陞说,清华北大的同学在经纬占的比例不大,他们比较倾向于找有情商以及足够智商,非常玩命努力的年轻人,然后给他们非常多的空间。经纬的分析师都是第一时间出去跟创始人去交流的,有很大的自主空间。

其实,在创投圈,做投资一直有很多争议性,就是年轻人是否应该做投资,以及能否做好投资?毕竟,投资是一个跟人性打交道,看局势、看趋势、看变革的行业,一个年轻人是不是有足够的能力去hold得住?这个争议一直存在。

对于这个问题,徐传陞的观点是,从经纬过去十几年的经验,他相信年轻人是可以做投资的,但是更需要引导。做早期投资是个学徒制,从完全不懂到刚刚懂些皮毛再到懂得投资,这个积累需要时间也非常辛苦。

“很多项目我会带着他们看,我们合伙人很愿意带年轻团队。我们也没有幕后将军,每个人都要扛枪往前冲。”徐传陞说。

当然,经纬对团队的要求也是非常严苛的,不只要投好,而且要投到最好,在自身所在的领域里一定要做到超前。

徐传陞说,经纬会有持续的回访机制,对一些他们没有投资的项目保持追踪。同时,也会不断给同事压力,为什么有些公司你没见过?这促使整个团队更有战斗力和活力。

而对于投资经理的的“运用”,经纬的核心考核就是单独和创始人沟通的能力,“我们一直说把投资经理当成VP、投资总监用,你有强大能量说服创始人,很快就能被提拔。去年好几个好项目都是我们93年-95年这批投资经理挖掘的,创始人对他们很认可,合伙人更多是锦上添花。”徐传陞说。

经纬创投(经纬创投张颖)

跻身创投行业20多年,徐传陞早已见惯周期和风浪,他的切身体会是,做早期投资,一定要多学习、多读书。不管你选择哪一个行业,都应该尽可能地在自己的领域里面做到多读书,多跟人家交流。既要建立综合的学科知识体系,也要跟身边有多学科背景的人多交流。切忌闭门造车。

在今天,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甚至是普普通通的职场打工人,焦虑似乎都已经成了标配。

在徐传陞眼中,焦虑是非常正常的,而他的焦虑可能就是在每一次变革的三到五年的周期里,能否找到一个行业里面最好的公司。

“我非常敬畏投资行业,一直到今天我都比较战战兢兢——我是不是真的在一些事情上参透了?”徐传陞说。

网站右侧边栏广告位.jpg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3037184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6sj.com/15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