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以来,印度都是以一个与众不同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无论是饮食、住房、衣着还是行为,都会给我们一种“他们是否在沿袭陋习”的第一感觉。

印度陋习
在很多关于印度人的报道中,常会出现这样一些画面,比如喝恒河水、饮马尿、不穿衣服等。其中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很多人印度人家里是不设卫生间的,所以他们会习惯性的去野外进行大小便,部分人甚至还会拒绝上完大号后使用卫生纸,而造成这个问题发生的原因就是,印度有一个很偏执的文化观念,他们认为在家里盖卫生间属于不吉利,会给家里和家人带来晦气。而且很多印度人又偏穷,因此他们就觉得便后用手擦,会比用钱买纸更划算。
又例如,印度人喜欢扒火车、不分男女露天洗澡、老婆可以租、认为埋儿童可以驱鬼,这些种种,不论是与我国还是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相比,都有着天壤之别。印度也因此,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国各地人们的别样的关注。所以,对于印度我们还有一个很明显而又很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印度很穷。

印度真的很穷吗?
其实,印度很穷只是一个很表面的现象,这个表面现象在世界上的多数国家中都有体现,包括我们中国,也就是贫富不均。
只是印度的贫富差距相比其他国家而言更加明显,怎么说呢,那就是他们国家中富的可以天天鲍鱼海参,私人游艇,穷的每天食不饱腹,住不挡风,加之穷的又比富的多得多,所以多番报道下来,印度给我们的印象就定格在了“穷国”的阶段。

为什么印度穷只是表面的现象?
印度“世界第一”的渔业出口量
虽说印度很穷,但是印度的渔业出口量却稳居了世界第一很多年。而为扩展渔业范围,他们还在不断的扩大养殖水域,以求利益最大化,足可见其养鱼技术有多吃香! 那么印度到底是凭着什么样的养鱼技术荣登世界第一的位置的呢?其养鱼技术又与中国有什么不同?
中印养鱼方式的不同
印度的渔业养殖情况和我们中国差异并不大,不仅差异不大,而且很多方面甚至都还十分相似,比如我们两个国家都会将鱼塘设置成一个个小方塘来独立养鱼,会为鱼儿专门调制饲料等。但是区别是,中国的养鱼塘多为规模化的养殖模式,也就是循规蹈矩遵循一切为了鱼儿,一切为了质量的养殖方针,换句话说,我国最注重的还是鱼儿最终的肥美度。
但印度不是。印度的养殖方式就像他们喜欢扒火车一样,注重的不是安全问题,而是这一辆火车能够承载多少人,能不能帮他们达到目的地,所以他们对鱼儿的态度也是这样,他们不在乎鱼儿本身的身存条件及生存质量,只在乎它们的最终产量,以及给他们带来的利益。

印度的“别样”养鱼法
在印度渔业养殖基地,在那些与我国大小差不多的养殖场内,据悉,鱼苗的撒养量达到了每池10万尾左右,达到了什么地步呢,也就是你走进池塘时,看到的是黑压压密密麻麻的一片,在你不清楚情况的前提下,你甚至可能会认为是水脏,当你贴近仔细看时,才会被吓一跳,惊觉原来那不是黑水,而是层层叠叠的小鱼苗。而这就是印度养鱼的点睛之笔。

印度养鱼方式有哪些优势
对于印度这种养鱼法,曾有人戏谑说,这哪是水养鱼,该是鱼养水才是。其实我起初也是这样觉得,但是当我更进一步的对印度的这种养殖方式进行了解后,我才发现,这才是印度人的聪明之处。为什么要将这么混乱的养殖技术归为聪明的做法呢。原因有四,听我细细道来。
第一,降低养殖成本
这样密集式的养殖方式,虽说既不美观,又满足不了鱼儿的舒适度,但是,赚钱嘛,你如果太注重鱼的生存环境以及他们的主观感受,那么怕是这辈子都赚不到鱼的钱了。印度就是对这个方面有着十分深刻的感悟,所以他们在养鱼时 ,尽可能的将自身的利益发挥到了最大,他们既要将池塘场地的成本降到最低,同时还要最大程度的提升养殖产量,所以他们才将这么多鱼放在一起养。

第二,保持活水供应
印度转换了别国封闭式养鱼的方式,他们将每个鱼塘的下方凿了个洞,又在水塘的上方设置了出水管,并每时每刻开放两个出水口,以达到活水源源不断的目的。这样,水塘中的鱼儿即便挤的不能翻身,只要有氧气在,他们就不会那么容易死。

第三,逼迫鱼儿“自力更生”
印度在养鱼上,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特殊养鱼理念,那就是他们希望鱼儿们能够“自力更生”。什么个自力更生法呢?就是他们在养鱼时,会给鱼儿喂食,可是喂的不多,也就是大家都能吃一点而儿,可就是吃不饱。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印度养殖户觉得,我不给你吃饱,你就会自己去找吃的,我们池塘下那么多淤泥,你去翻一翻,难道还能饿死。也就是这样,印度人养的印度鱼,渐渐的开始展现出印度人战斗民族的一面,开始自己学着去翻吃的,吃什么呢?小虫、死掉的鱼的尸体、泥土、粪便无所不包。毕竟都是为了生存!对于这个做法,其实印度本身还有那么一个解释,他们认为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让鱼儿保持活跃的状态,从而保证鱼儿的紧致与鲜美。

第四,长大后更换鱼池
当这些鱼儿喂养一段时间后,养殖户就会将他们捞起来,然后放置到更大空间的水塘里去,然后饲料呢,也会相应的有所增加,以往吃的较少的鱼儿也开始慢慢的得到了较为充足的养护,长的也就更快了些,这样这些鱼儿不过多久体型就渐渐平齐了。也就是这样,印度跨上了世界渔业出口量第一的排名,而且常年维持不动,简直是渔业界的一尊大佛。而且,这几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各国的渔业出产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印度的出口海产品仍有1289651吨,价值达到了66亿美元左右。而今,新冠疫情封锁渐渐减轻,未来印度海产品出口量想来也会有所增多。

“饥饿养殖法”的弊端
虽说疯狂的养殖方式为印度带来了较高渔产业名声,但是这样饥饿式的养鱼模式有时候也会为印度带来一些麻烦。比如,一旦在大量养殖期间出现洪涝灾害,那么这些鱼就很可能会被冲击到恒河之中,恒河水的脏臭是大家所共知的,但是再臭对于这样方式养殖起来的鱼而言,根本就不是问题,它们仍旧可以做到,想吃就吃想游就游,到那时,恒河水就不一定是印度人的天堂,而应该是印度人的地狱了。

而在一次报道中,也相关人员曾透漏说,印度因为害怕鲶鱼泛滥成灾,曾多次想将剩余的鲶鱼出口给中国,但是无奈中国质检严格,鱼被拒之门外。
由此可见,印度虽然渔业发达,但是经这种方式养出来的鱼其实并不受所有人的欢迎。如若长期维持这等疯狂养殖模式,而不做一定的整改,不知是否会有一天,出现供过于求等不利于国不利于民的局面,毕竟时代在发展,人民在进步,未来对食用物品的要求自然也会越来越高。对此,你怎么看呢?
作者:芙盈 校稿:川川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6sj.com/16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