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旧无陶令酒巾,新撇张颠书草;何妨与世昏昏,只问吾心了了。
译:以前我没有陶潜的酒巾漉酒,现在也撇开了张旭酒醉后的狂草书法;表面上与世俗之人一样浑浑噩噩、昏昏沉沉,但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我的内心清楚明白就可以了。
评: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只要自己明白自己内心的独白,知晓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努力直追就好。
2.以书史为园林,以歌咏为鼓吹,以理义为膏粱,以著述为文绣,以诵读为灾畲,以记问为居积,以前言往行为师友,以忠信笃敬为修持,以作善降祥为因果,以乐天知命为西方。
译:把阅读经史文章当作游览园林,把唱歌咏怀当作鼓吹乐器,把公理与正义当作美味佳肴,把著书立说当作刺绣华美的衣服,把诵读诗书当作耕作劳动,把记诵与讨教当作囤积物品,把以前的圣贤之人的言行当作自己的良师益友,把忠实守信、笃学恭敬当作修身守道的方法,把行善积德当作因果循环,把安于自己的处境、听任上天的安排当作通往西天极乐世界。
评:做一件事,如果换一种心态和心境融入,也许会比得到更加喜人的效果。
3.云烟影里见真身,始悟形骸为桎梏;禽鸟声中闻自性,方知情识是戈矛。
译:在像烟云一样渺茫不清的尘世中,展示真正的自我,才明白肉身原来是使人受到束缚的刑具;在鸟鸣声中觉察到原本的性情,才知道才情和见识原来是攻击人的武器。
评:经历了、懂得了、领悟了,也就知道自己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做了。
4.事理因人言而悟者,有悟还有迷,总不如自悟之了了;意兴从外境而得者,有得还有失,总不如自得之休休。
译:如果对事物的道理要经过他人的提点才能领悟,那么即使当时明白了,一定还会有再次迷惑的时候,总不如自己真正领悟来得清楚明白;意趣和兴致从外界环境中产生,那么即使暂时得到了,一定还会再次失去,总不如自得于心那样感到安闲和快乐。
评:被动的得到不如主动的争取更让人内心澎湃。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是一个人成熟和进步的标志。
5.白日欺人,难逃清夜之愧赧;红颜失志,空遗皓首之悲伤。
译:如果在白天欺负人,那么在清静的晚上就难以逃脱内心的愧疚和羞赧;如果在青年时代就丧失了志气,那么年迈之时就会白白留下悲伤。
评:不要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了安逸,在本该享受的年纪却伤心流涕。

世界之大,请尽情书写你的青春年华
6.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的景象;风狂雨骤处,有波恬浪静的风光。
译:即便是在静止的白云和绿水之中,也有鹰在云层之间穿飞、鱼在波浪之间跳跃的景象;即便是在狂风骤雨之中,也有风平浪静的恬静风光。
评:奋斗无止境,奋斗路上,你可以休息,但你不可以懒惰,你可以速度慢一些,但你不可以停滞不前,你觉得岁月静好,很多人仍然在劈波斩浪。
7.平地坦途,车岂无蹶;巨浪洪涛,舟亦可渡。料无事必有事,恐有事必无事。
译:在平坦笔直的大路之上,车子也有可能会被翻覆;在巨浪滔天、波涛汹涌的江海之中,小船也有可能安全渡过。由此可知,本来在预料之中会平安无事的反而会因麻痹大意而导致出事,本来担心会出事的反而因为提高了警惕而平安无事。
评:小心驶得万年船,多一份计划,多一分用心远比随心所欲的实施成功几率大的多。
8.富贵之家,常有穷亲戚来往,便是忠厚。
译:已经拥有富贵的大户人家,如果还能常常保持与贫穷的亲戚之间的来往,便可以称作是忠厚的人家。
评:精神和行为的富贵才是真正的、最充实饱满的富贵。
9.朝市山林俱有事,今人忙处古人闲。
译:无论是官场、市井还是山林,大家都很忙碌,如今的人奔波劳碌的地方正是古代的人觉得安闲的处所。
评:许多人都在为了那几两碎银而奔波劳累,但是没有那碎银的支撑,人们又无法去做很多事情,挺矛盾吧?也正是因为这个矛盾,加快了人们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10.人生有书可读,有暇得读,有资能读,又涵养之如不识字人,是谓善读书者。享世间清福,未有过于此也。
译:人生在世,有丰富的书可以读,有闲暇的时间可以读书,有足够的钱财可以供读书,又十分有涵养,把自己当作不识字的人一样,这样的人才可以称得上是会读书的人。享尽人间的清闲之福,恐怕没有谁能胜过这样的人了。
评:严复先生说过:“物质的贫穷,能摧毁你一生的尊严。精神的贫穷,能耗尽你几世的轮回。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人生没有白读的书。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你的认知,悄悄帮你擦去脸上的无知和肤浅。书便宜,但不意味知识的廉价。虽然读书,不一定功成名就,不一定能让你锦绣前程,但它能让你说话有德,做事有余,出言有尺,嬉闹有度!读书,是最低门槛的高贵。”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6sj.com/16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