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咱们就来讲一个100两白银捐款的故事。
说在很久之前,有一位老奶奶姓张,她的老伴在儿子九岁时就去世了,只剩下她和她的儿子两个人相依为命。
老奶奶和她的老伴感情非常好,可以说是琴瑟和鸣,周围的邻居都知道他们的爱情故事。
老伴去世后,邻居们看她一个人非常不容易,多次劝她再嫁,但她都没同意,要为老伴守寡一辈子。
她自己一个人是又当娘又当爹,辛辛苦苦的把儿子拉扯大,为了儿子也是付出了半辈子心血。
她平时给别人洗衣服,做些针线活,卖点东西挣钱,非常节省。
她儿子每天挑灯夜读,在他二十岁这年终于考中状元,当上了隔壁县的县长。
可以说儿子当官之后,可以稍稍歇一下了,但是儿子又面临娶媳妇的问题。
于是,老太太又把自己这些年攒的钱全部拿出来给儿子娶媳妇,虽然不是太多,但这可是她一点一点攒下来的。
这娶了媳妇,以为终于苦日子熬到头了,可以跟着儿子享清福了。
但是,自从儿子娶媳妇之后,就让老太太自己一个人在村里面住,他和媳妇住在县衙里面。
她儿子结婚之后,已经有八年没回来看过老太太了,书信也很少写。
她儿子呢,是少有的听媳妇话的丈夫,张奶奶跟儿媳很少见面,所以,她对儿媳是没什么感情的。
她儿媳妇呢,是一个千金大小姐,不愿和她一起住,也不想把她接到县衙里面住。
结婚第二年,儿子来信说他媳妇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这张奶奶非常高兴啊,当即回信说自己想去看一下孙子,并去照顾一下儿媳妇。
儿子却说路途遥远,不想让张奶奶来回奔波,还说岳母离的近,让岳母来照顾就行了。
张奶奶很失落,却在心里面安慰自己儿子只是怕自己累着。
就这样,又过了好几年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张奶奶越来越觉得孤独,她已经好多年没见过儿子了,心里也非常想念大孙子。
她这天突然想起来过几天就是儿子生辰,想着既然儿子不回来,那她就趁着这个日子去县衙里面看望一下,能和儿子住上一段时间也满足了。
但是呢,又遭到儿子儿媳的反对,张奶奶感到非常寒心,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儿子,长大之后对自己不管不顾,连自己主动去看他一眼都不行。
又到了一年的春节,本来是一个热热闹闹的节日,可这么多年,张奶奶从来没有感到一丝温暖。
每家每户都是开开心心的,只有张奶奶每年都是孤苦伶仃的一个人,每年写信给儿子让他回家。
儿子总说明年回,但是明年又明年,几年过去了,儿子一次也没回来,今年又是一样。
张奶奶望着寒冷的屋子,彻底寒心了,就像大冬天被人泼了一桶冷水一样。
而且儿子婚后这么多年以来,张奶奶没有问他要过一点钱,儿子也从来没有主动给过她钱。
张奶奶只是想儿子带着儿媳孙子回家看她一眼,住上几天就满足了,她儿子连这点都没做到。
后来啊,张奶奶身体不好,把自己这些年攒下来的算了一下,发现竟然有100两,张奶奶毫不犹豫的把银子捐了出去。
儿子知道之后立马赶了回来,一见张奶奶,没有关心张奶奶的身体状况。
一见面就是大声质问:“你这些年攒了100两,你为什么把它捐出去,这可是100两,我可是你亲儿子,这钱应该是我的”
张奶奶笑了一下说:“我自己一个人,把你养大成人多不容易,我吃过多少苦,把你养大,但是你不懂得感恩,我没有要你回来伺候我,我也不求你怎么回报,我只是想在你有空的时候回来看看我。”
“多少年了,你都没有回过一次家,现在你已经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庭,我也对得起你死去的爹,今后你不认我,永远不回这个家都行,我就当没有你这个儿子。”
张奶奶的儿子听了感到非常的惭愧,跪在张奶奶面前说以后会好好孝敬她。
从此以后,张奶奶的儿子把她接到县衙和媳妇孙子一起生活。
观后感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一定要和父母住在一起才叫孝顺,现在好多年轻人不和父母住在一起。
其实父母要求很简单的,平时多和父母打个电话,多去看看他们,关心关心他们的身体和生活,他们就很开心。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6sj.com/17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