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 C妈 CE爸妈学堂
前两天,跟闺蜜聊起孩子读书这事。
我说:
“CC有几本书,都要翻烂了,有空就拿出来翻一遍。看得高兴,还非要跟我分享一下。”
闺蜜很不理解:
“这事在我家绝不可能。我家娃看书从来就是从头到尾快速翻一遍,然后就扔了,绝不再碰。问他讲了什么,不知道,问他好看不好看,就还行。”
在阅读这事上,孩子不求甚解,读了半天,没读进去什么,也没什么感触,家长需要干预吗?
之前提过费曼学习法,它是世界公认的最好的学习方法,核心就是有一个「学习、转化、输出的过程」。
阅读过程中,尤其是那些值得反复阅读的书目,孩子有转化和输出,他的收获肯定比单单读一遍要大得多。
自古以来,很多名人、大师都特别主张读书一定要做笔记,为什么?
因为做笔记的过程,也就是输出的过程,这能帮助我们理解并掌握书中内容,还能倒逼我们提高阅读的输入质量。
低年龄段的孩子,做读书笔记的话,难度有点高。我们可以先把思维导图用起来。

思维导图是被科学证实能够显著提升学业表现的学霸必备工具。
一直走在世界教育前沿的新加坡教育已经把“思维导图”列为小学必修科目。
麻省理工、哈佛、剑桥和伦敦经济学院等知名学府,也把思维导图列为必备学习工具之一。
思维导图为啥这么厉害呢?
任何领域的学习都逃不脱两点:一是记忆,二是理解。而思维导图同时解决了记忆和理解的问题。
打个比方,我们用手拿葡萄,葡萄是一粒一粒的话,手里拿的非常有限,如果是一串一串的话,我们能拿到手里的就多得多了。
思维导图就能起到把知识点串成串的作用,这样理解和记忆起来都轻松多了。
已经有科学研究表明,思维导图能提高70%的学习效率。
也就是说,孩子的思维导图能力建立起来后,不仅仅是提高孩子的阅读质量,还能帮助到他学习的方方面面。
趁着暑假孩子每天都在阅读,家长很有必要,引导孩子熟悉一下思维导图。
实际上,这个好用的工具,掌握起来并不难。今天结合咱们共读营的推荐书目,给大家介绍四个简单好用又好上手的。
01.圆圈图
小圆圈里是核心主题,外面的大圆圈则是对主题的细节和特征进行描述,主要是罗列事物的各种角度。

它非常适合低年龄段来了解概念,来归纳总结。
读了《金钱启蒙第1辑:好想成为一名富人》,我们就可以带孩子来归纳一下:成为富人需要做什么?

这样归纳总结下来,孩子对书把握的就非常通透了。
02.气泡图
中间是一个核心主题,然后对外发散出很多个气泡。

如果说圆圈图是对一个主题的具体展示,那么气泡图则更加注重于对主题的特征描述,能够增加孩子对于一个事物描绘的深度和多样性。
在《新母语》一年级子集中有这样一篇文章:

读了这篇文章,你能想象草原是什么样的吗?
我们就可以引导孩子用气泡图描绘一下:

孩子小,很多字不会写,可以用图画代替。
有了这样一个输出的过程,孩子肯定能更好的理解文字的美感和情景中的韵味。
03.括号图
括号图可以清晰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它通常用于分析一个事物的结构。

《儿童趣味中国历史:货比简史》这本书,读完之后,带着孩子总结一下:货币经历了怎样一个发展史?
这个括号图就可以用起来了。

一个图形画出来,感觉整本书都装进脑子里了。
04.流程图
流程图用来描述一件事情的先后顺序,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做事情有条理性的习惯。
《儿童趣味中国历史:文字简史》后面就有这样一个流程图:

流程图还特别适合和孩子一起做时间管理,制定计划:

思维导图除了帮助孩子理解、吸收阅读内容,还能锻炼孩子的全局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缜密思辨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6sj.com/6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