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8日,揭阳籍失明女孩杨晓婷在家人的陪伴下,前往广东白云学院报到,再次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
2019年,杨晓婷从广州回到家乡揭阳普宁市参加高考,成为广东省首位使用盲文试卷的高考生,并于同年被潮汕职业技术学院录取,成为该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经过3年的学习,杨晓婷不仅作为优秀毕业生顺利毕业,还通过普通专升本考试,被本科院校录取。
“收到录取通知书包裹的时候,我第一时间就想飞奔来潮汕学院,与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分享我的喜悦。”8月中旬,杨晓婷在广州的家中收到了广东白云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包裹后,她立刻在妈妈、姐姐的陪伴下,乘车回到普宁,回到潮汕学院,与老师们分享这来之不易的幸福。
“我们要做杨晓婷的眼睛”
“这个是录取通知书,这个是校章……”在潮汕学院的图书馆,杨晓婷在家人和学校领导、老师的陪伴下,小心翼翼地打开录取通知书的包裹,如同打开一个“藏宝盒”。杨晓婷一边用双手取出一件件“宝物”,一边欣喜地跟身边的家人和老师报出“宝物”的名字。
杨晓婷在家人和潮汕学院老师的陪伴下打开录取通知书。
杨晓婷依旧带着三年前入学时如暖阳般明媚的笑容,不同的是,如今她的言语中多了自信和从容,这个可喜的变化离不开三年来潮汕学院师生对她的关怀关爱。
“2019年,从知道杨晓婷同学要到潮汕学院入读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开始研究帮扶方案。这是潮汕学院第一次接收盲人学生,学校希望尽最大的能力给予杨晓婷一份归属感。”潮汕学院党委副书记李育华说。
潮汕学院不仅免除杨晓婷三年的学费,还专门成立领导小组,为她制定了个性化培养方案。学校创业学院与学生工作部组建了爱心志愿小组和学习帮扶小组,为杨晓婷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提供帮助。
爱心志愿小组由2019级新生和学生干部组成。学生宿舍原为6人间,为照顾杨晓婷的情况,学校安排一位爱心志愿小组的女同学与杨晓婷住一间宿舍。其他同学轮流陪同杨晓婷上课、进餐,送她返回宿舍,陪伴在晓婷的身边,帮助她感知校园环境,熟悉教学楼、宿舍等学习生活场所。
“我们要做杨晓婷的眼睛,而不是替她包办。”爱心小组制定了一系列细致入微的《注意事项》,比如,小组成员避免使用“你坐这儿、坐那儿”这类的语言,因为杨晓婷看不见,对方向、位置难以把握,引领杨晓婷就座时要明确地说:请坐在你左边或右边、前面或后面的位子。引导杨晓婷走路时,小组成员不是“手拉手”机械地拉着杨晓婷走,而是会让杨晓婷扶着成员的肘部,让杨晓婷靠后半步,跟随成员行走。
“一入学,就感觉到学校对我的照顾无微不至。为了方便我进出,我的宿舍就安排在宿舍楼一楼入门的第一间。学校也给我的宿舍配备了洗衣机,为了方便我自己晾取衣服,还专门安装了可升降的晾衣杆。”杨晓婷说。
杨晓婷的妈妈回忆说:“当时到潮汕学院报到的时候,我陪晓婷到学校,本还想多住几天照顾她。学校老师和同学对晓婷非常关爱,第二天晓婷就说让我放心,催着我回家。”
“你上课的时候,跟老师是有眼神交流的!”
除了在日常生活上的帮扶,为了给杨晓婷创造一个良好学习环境,创业学院专门成立学习帮扶小组,分阶段、分层次进行个性化培养。
学习帮扶小组由8位教师组成,教师们采用轮值帮扶制,从周一到周日,每天安排1小时的时间与杨晓婷沟通交流,帮助她查漏补缺,巩固每天学习的知识,解决在学习上碰到的问题。
老师们对这位特别的学生都赞赏有加。“上课的时候,晓婷同学从头到尾都在认真听讲,一直在思考,对各种提问和小组作业的参与度也很高。”老师陈洁恩说。
“晓婷上课的时候,会一直看向老师说话的方向。”专业课老师庄映红说,“我曾跟她说:晓婷,我觉得你上课的时候,跟老师是有眼神交流的!”
久别重逢, 杨晓婷与帮扶老师热情相拥。
上课的时候,杨晓婷无法看到黑板板书和屏幕上的课件,也没办法及时手写笔记,她只能依靠“听课”。为了不错过老师上课讲的重点知识,杨晓婷会把每一节课都用录音笔录下来,回到宿舍再重复听。普通学生一个小时就可以学完一个章节的知识,杨晓婷需要耗费两三个小时;而每学期都有6-8种课目,杨晓婷为了跟上学习进度,要付出多少倍的时间和精力,可想而知。
“杨晓婷聪明、上进,她永远在创造奇迹,永远让人热泪盈眶,鼓舞了很多人。”庄映红说,“不管是老师或普通学生,其实我们都会有感到疲倦或颓废的时候。可是每当我来到教室,看到晓婷刻苦学习的样子,有时我看着看着就哭了。我想,晓婷能够克服这么巨大的困难,我自己还有什么理由说不可以!”
杨晓婷在潮汕学院学习期间成绩优秀。
杨晓婷用行动证明了她对大学学习生活的热爱。杨晓婷学习成绩优异,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2021年还代表潮汕学院参加广东省高职院校大学生技能竞赛,获英语口语专业组二等奖。生活上,她尽可能独立,在宿舍可以自己烧水、洗晾衣服,甚至帮忙打扫卫生;她计算着脚步数,将宿舍到教室的路线记在脑海。杨晓婷还积极融入校园文化生活,加入了学校社团联合会的英语俱乐部、艺术团声乐队、创业学院团总支学生会的文娱部,完整体验了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由于各方面表现突出,杨晓婷相继被评为普宁市“贤德人物”、揭阳市“玉德人物”,入列感动南粤校园“广东大学生年度十大人物”。
半年时间,实现“专插本”与双银牌
大三第一学期,杨晓婷的同学们都开始离校实习、找工作。同学也问起了杨晓婷:毕业后准备到哪里工作?
杨晓婷沉默了,一个重大的人生抉择摆在了面前:自己要找工作,还是继续升学?
最终,她决定继续追逐自己的梦想,挑战自己的极限:参加“专插本”考试,考上本科大学!
“在潮汕学院的这三年,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遇到问题时自己怎么解决。”杨晓婷说,以前参加高考,是家人帮她联系,在潮汕学院里也有同学帮她传话。但是报考“专插本”,都是她自己独立完成。
报考什么专业呢?杨晓婷一开始想到了特殊教育,她查阅了专插本政策、相关的学校和专业,发现没有特殊教育这个专业,于是决定报考社会工作专业。“选择社会工作专业,是因为想读一个对我更有意义的专业。‘助人自助’,哪怕我只有一点能力,能够去帮助别人,回报这个社会,也不辜负所有人对我那么好”。庄映红表示,杨晓婷选择的“普通专升本”即原来的“专插本”,比“专升本”的难度更高,加上跨专业考试,可以说杨晓婷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道路。
完成报考时,距离考试只有短短4个月时间。杨晓婷不仅需要复习英语和毛概,还要从“零基础”学习民法学和法理学两门科目。
困难不仅来自学习本身,也来自学习之外。
备考资料只有纸质版,没有电子版。杨晓婷购买了纸质版资料后,打算购买扫描仪,把备考资料扫描成电子版。
可是,杨晓婷发现购买一台扫描仪需要几千元,太贵了,只能作罢。于是她又通过网站搜索购买扫描服务,终于得到了电子版备考资料。
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扫描版的电子资料里面经常出现缺漏和错误,杨晓婷一边学习,一边还要对题目和答案的错漏进行识别和补正,大大增加了她的学习量和难度。
“考试有4门科目。我的英语基础比较好,毛概和法理学的资料分别有300页,民法学有1000多页,我需要熟悉课本、背诵难点、刷题,任务非常重,每天凌晨四五点就起床学习。”杨晓婷说,住家备考的那段时间,她都在自己的房间里“闭关”,连妈妈端进来的饭和水果有时都忘了吃。
除了学习和备考,杨晓婷还向省教育考试院申请人工读题和盲文答卷,并线下递交申请资料。
今年4月27日和28日,杨晓婷写满了31页盲文答卷,完成了考试。
338分!放榜那天,杨晓婷喜极而泣:自己的“大学梦”真正圆满了!
面对新的大学生活,杨晓婷充满憧憬:“我还没有成为入党积极分子,还没有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到了白云学院后,我会把这些遗憾全部填补,并考取社工证。”
杨晓婷是个“闲不下来”的人,实现了升学梦想后,她没有给自己“放暑假”,而是开始追逐体育梦想。
今年3月底,她偶然得知省残运会自行车项目正在从特殊教育学校选拔招募7-24岁的运动员。“我已经23岁半了,想在超龄前挑战自己,就毛遂自荐了。”
普通专升本考试结束后,她开始参加集训。集训地起初在深圳,教练为了考验杨晓婷,打电话问:“你能自己一个人来基地吗?”杨晓婷坚定地说“能!”
杨晓婷参加自行车比赛。 杨晓婷供图
5月20日那天,杨晓婷独自走出家门,乘坐地铁到达广州南站,又乘坐高铁到达深圳,再转乘地铁,如期到达和教练约定的地铁出口,让前来接她的工作人员刮目相看。两个月的魔鬼集训和多地转场,杨晓婷的体重从100斤减少到90斤,腿部肌肉的线条也越来也明显,骑车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在7月的广东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上,她摘取了双人自行车30公里大组赛和10公里个人计时的银牌。
杨晓婷把两枚银牌带回潮汕学院,与老师分享喜悦,并把吉祥物送给老师。
“越努力,越幸运!”杨晓婷这么概括自己的“传奇”经历。
在2019年潮汕学院的迎新晚会上,杨晓婷作为新生代表登台表演,演唱了一首《隐形的翅膀》。失明给杨晓婷缚上了与五彩世界隔绝的茧,但她心中有爱、眼里有光,破茧成蝶的她,张开隐形的翅膀,不断超越自己的极限,越飞越高。
杨晓婷演唱《隐形的翅膀》。 潮汕学院供图
“我们见证了晓婷同学在潮汕学院的成长、成才,现在她已经顺利毕业了,而且取得突出的成绩,我们感到很欣慰。”潮汕学院党委副书记李育华说,“晓婷同学以百倍于常人的刻苦、千倍于常人的毅力,取得了比常人突出的成绩。她以自强不息和不服输的精神,把生动的励志故事写在潮汕学院校园里,成了潮汕学院学生的榜样和力量。希望她今后的人生道路会更平坦,更出彩!”
【记者】林捷勇
【摄影】林捷勇(署名除外)
【作者】 林捷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6sj.com/8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