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技术”更重要的是“应用场景”

图图资源公众号引导关注.jpg
以上资料,免费领取,领取地址:https://vip.f6sj.com

前两天和一个做技术的伙伴谈事,他说正在做一个系统平台,利用自身积累,给企业客户实现一些数据打通的功能。

过程中我们讨论了几个问题:

客户群体是哪些?他们现在使用的是什么系统?数据打通能给他们解决什么问题?是卖软件还是卖服务?

讨论结束前,我建议他可以先尝试做一些细分行业的解决方案,针对行业痛点去深挖一下。

这位朋友不是职场小白,他曾经的创业项目拿到了知名大厂和风投的投资,虽然很可惜最终没能走下去,但曾经一度势头很猛,人也很nice。

这段讨论再次让我想起曾经思考过的话题——比技术更重要的是“应用场景”。

底层创新与应用创新

如果说把物理学可以分为“基础物理”和“应用物理”,那技术创新也可以分为“底层创新”与“应用创新”。

底层创新,就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创新,比如蒸汽机、发电机、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的发明。这些发明一旦出现会具有颠覆性的效果,可能改变未来整个商业世界的运作规律。比如最近大火的ChatGPT,也可以大抵看做这类创新。

比“技术”更重要的是“应用场景”

应用创新,就是利用已有技术,在根据某个特定场景的需要进行具体的加工和使用。我们看到的绝大部分技术创新都是应用型的创新。

底层创新是操作系统,应用创新就是这个系统之上的插件。就像智能手机和app的关系。

前者的发生是漫长的,也是极为罕见的,一旦出现就会带来跃进式的发展;后者的创新是随时随地发生在各个领域的,在每个商业世界的毛细血管之中。

为什么应用场景更重要

前面说了这么多两种创新的差异,实际的世界里,真正的底层创新凤毛麟角,超过99.9%的创新其实都是应用层面的创新。

所以,绝大部分的公司无所谓技术多么先进、能力多么超群,而是在某个具体的场景下运用好成熟的技术,以解决具体的问题。

在何帆的第一本《变量》里有个生动的例子,是关于极飞无人机的。

最初,极飞做过各种各样的无人机,航拍的、巡线的、测绘的,什么都做。他们也做飞行控制系统。2013年,彭斌和贾斯廷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有家在新疆的公司购买了一大批他们生产的飞行控制系统,但就是不买他们的无人机。这些飞行控制系统被拿去干什么了?

……他们把一架航拍无人机改装成洒农药的植保无人机。装农药的罐子是两个空可乐瓶,里面装的是水,喷嘴是从汽修厂买的汽车雨刷用的小泵。

……新疆本就地广人稀,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下,从北疆到南疆,机械采棉逐渐流行起来。

……想要用机械采棉就要喷洒落叶剂。无人机大显身手的机会来了。

比“技术”更重要的是“应用场景”

作为一个落叶剂喷洒无人机,怎么能做到飞行误差仅仅在1、2厘米?怎么能在作业完成后一滴不漏?怎么教会农民使用无人机?这都是在最最具体的田间地头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在改变农业,农业也在驯化技术。这就是一个技术在应用场景下的价值——解决场景中的具体问题。

可惜的是,极飞科技在2022年被科创板终止审核,否则这个故事的延续可能看起来更亮眼。但如果一家公司能够持续的在某个特定场景下解决具体的问题,那它的业务就有依托,资本之路也不会停止。

什么是专精特新?

前两天去调研一家东北的企业,做的是轨道交通领域的消防系统。在和他们的技术骨干聊天时,我深切感受到了作为技术人员的自豪感,那就是自己企业的产品在国内鲜有对手!我参观了他们的生产线和研发中心。单纯从技术角度说,集合了感应、喷淋、继电等装置的系统,作为理工科背景的人会觉得并不稀奇。

但实际情况是,在地铁等密闭空间下,如何定位和喷淋最有效果?地下铁路和地上铁路的方案有什么区别?车厢消防和继电器消防有何不同?等等等。

因为对场景的深刻了解,他们深耕这个领域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实践案例,这就给外来竞争者的进入设置了很高的门槛。试问,你有技术没案例,请问哪个交通系统敢给你试用呢?

我想,这就是我理解中“专精特新”企业的样子。

这几年,北交所带火了“专精特新”这个词。按标准解释,“专精特新”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

我理解的专精特新可以概括为下面的等式:

专精特新=细分领域+具体场景+应用创新。

生活是具体的,商业也是具体的,再牛的技术如果不能解决问题,那也只能是自娱自乐。就像何帆说的:归根到底,用户关心的不是新奇的技术,而是好用的解决方案。

让技术有生命

应用场景是最重要的。技术是基因突变,应用场景是决定这个基因要不要保留下来的自然环境。新技术落地的过程,就是不断调整自我,寻找应用场景,适应应用场景变化的过程。

技术是个种子,应用场景就是土壤。当它找到了土壤、适应了环境,那技术就有了生命,让技术有了生长、迭代、发展的可能,最终生长成一个新的形态,与环境互相影响和共存。

想到《三体》中,三体人除了要封锁人类的基础物理学,还要封锁汪淼的纳米材料。用无法消除的倒计时恐吓他。因为三体人在害怕,他们害怕的不是汪淼,也不是纳米材料,而是害怕人类用纳米材料研制出太空电梯。

所以,一个鲜活的应用场景,有时真是比技术更可怕的事。

比“技术”更重要的是“应用场景”

网站右侧边栏广告位.jpg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3037184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6sj.com/1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