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游客都死于浮潜?

图图资源公众号引导关注.jpg
以上资料,免费领取,领取地址:https://vip.f6sj.com

每年玩水避暑出行,尤其在炎炎夏日更深受大家喜爱,但欺山莫欺水,在大受欢迎的背景下,初级爱好者们的玩水风险意识却没有及时跟上,因水而起的事故也频频发生。

就在今年7月,深圳梧桐山老虎涧,一名97年的户外爱好者疑似因溺水身亡。据悉,此地有两个潭子,水深处可达3-4米深。

为什么那么多游客都死于浮潜?

无独有偶,同样的悲剧已多次发生,7月31日下午,青岛两名游客玩水时被海浪卷走,两人已确认均溺水遇难。

为什么那么多游客都死于浮潜?

根据国家卫健委和公安部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7万人死于溺水,全世界每小时约有40多人死于溺水事故。

为什么会发生溺水?

水能养人亦能杀人。自然河水质不够理想,地质复杂,甚至可能存在旋涡等,一不留神就会发生安全事故。

为什么那么多游客都死于浮潜?
photo by Tim Marshall|从溺水发生到被水淹没消失,一般只要20-60秒时间。

有效了解会发生溺水的原因,避开会溺水的情况,才能防范于未然。

  • 水下技术不成熟

下水后由于技术掌握得不好,在水中一旦发生问题就会手忙脚乱,惊慌失措导致呛水,可能造成溺水情况。

为什么那么多游客都死于浮潜?
photo by zs_7071116|溯溪图片
  • 对水中情况不熟悉

由于对水中的情况不熟悉,即使会游泳,也可能发生溺水事故。因为水中可能有暗桩、礁石、水草以及障碍物等都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为什么那么多游客都死于浮潜?
photo by Greg Nerantzakis
  • 身体不适

患病期间,对于一些有慢性病的人在医生的指导下是可以下水的,但有些患有心脏病的病人由于下水后会受到冰水的刺激或长时间的运动,导致心脏一时不能适应而发病产生溺水。

为什么那么多游客都死于浮潜?
photo by Kyle Glenn
  • 冒险潜水

由于潜水必须憋气,而憋气时间过长或过频会引起大脑缺氧而出现头痛、头晕或休克,甚至导致溺水死亡的情况。

为什么那么多游客都死于浮潜?
photo by May梅_虫妈来了|与内容无关
  • 嬉戏打闹

有些朋友喜欢在水里打闹嬉戏,特别是户外爱好者喜欢做些有挑战性的动作。危险的动作会导致意外受伤,事故有时也会发生。

为什么那么多游客都死于浮潜?
photo by 闹爷|与内容无关
  • 抽筋溺水

由于下水前未做好准备活动、身体过于疲劳、出汗后马上下水、水温过凉、技术动作过分紧张等原因,在水中都会出现抽筋的现象产生溺水的情况。

为什么那么多游客都死于浮潜?
photo by 闹爷|与内容无关
  • 自然灾害

突遇暴雨、山洪,不能及时自救时也会导致溺水。如果遇到不可抗拒的来水时,在头脑是清醒的情况下,尽量抓住一切可以利用漂浮的物体,等待救援。

遇到溺水,如何「自救」?

不发生永远是最好的预防,但若有突发溺水情况,自救时可采取一切可行方法,将头部间断性露出水面,进行换气。

为什么那么多游客都死于浮潜?
photo by Li Yang
  • 浮泳

两腿分开双手上举或者头枕双手。努力使脚上浮,如果足尖无法外露,把双手尽量靠近耳侧,同时把双脚张开。吸气的同时尽量扩胸并收腹,呼气时则要缩胸隆腹。

吸气后全身放松俯漂在水面,四肢自然下垂。需要吸气时,双手向上抬至下额处向下,向外压划水的同时,顺势抬头吐、吸气,随即低头闭气恢复浮漂姿势。

  • 踩水

身体需要保持直立,头颈露出水面,两手做摇划水助浮,两腿在水中分别蹬踏画圆。

若是在水中遇到手脚抽筋或水草缠住的情况,应尽可能让自己冷静下来后采取自救措施。

手脚抽筋自救措施——若只是腿部抽筋,在可以坚持的情况下,应尽快游到岸边或者抓住附近的漂浮物。

要是已经没有办法继续游了,深吸一口气,潜到水下,努力把脚掰直,脚再努力往外踹出去,尽量让腿蹬直(虽然不太可能),一直用力,直到抽筋慢慢缓解。

为什么那么多游客都死于浮潜?

若是遇到手臂抽筋(一般都是手指),应采取迅速手握成拳,反复抓握,然后用力张开,直到不再抽筋,此时可以选择仰面漂在水上。

遇水草缠绕自救措施——切记勿要拼命挣扎、乱踢乱蹬,这样可能只会让水草缠得更紧。

为什么那么多游客都死于浮潜?

尝试抓住周围的东西,如果有,抓住它,尽可能让身体能浮出水面,在附近有人的情况下,尽早求助。若周围没有人,最有效的办法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解开缠在腿脚上的水草后赶紧出来。

溺水「他救」,确保自身安全下施救

对于施救的人来说,任何时候都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遵循能在岸上进行的救援,绝不在水中进行,且在救援过程中,保证被救的人的头露出水面,能正常呼吸的原则下再施救。

溺水者的求生欲与慌张、巨大的体力消耗,都会增大下水救人的难度。因此,在救人前一定要掂量自己的能力。

为什么那么多游客都死于浮潜?

01 选择入水方法

  • 头先入水法:当入水点距溺者距离较远时,宜采用头先入水的方法,动作同一般跳水技术。其特点是入水角度要小些(15°左右),以争取时间,快速出水,接近溺者进行拖救。 
  • 脚先入水的方法:当距溺者较近时,宜采用脚先入水的方法。  
  • 跨步法: 同跨步跳。起跳后,两腿前后分开,两臂侧举,当脚触及水面后,快速并拢。入水后,两手用力向下压水,以阻止身体在水中下潜过深,然后改变身体姿势,使之进入游泳状态,此法适用于较近的距离。

02 溺水者救上岸

注意把握溺水者意识是否清醒,在救援时要从溺水者背后游过去,一手从溺水者的胸前穿出,采用托运技术,用力挽住往岸上游,同时一定要让溺水者的口鼻露出水面,这样才能顺利地进行呼吸。

水中救援是有一定风险的救援方法,稍有不慎就会连带施救者一同陷入溺水的困境。所以在救援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从被救者的后方接近,防止被缠住。

为什么那么多游客都死于浮潜?

03 检查溺水者身体状况

将溺水者救上岸后应及时检查溺水者身体状况。

由于溺水者会出现严重的呼吸道阻塞情况,所以一定要把其口腔里的杂草,淤泥以及呕吐物清理掉,不要浪费时间控水。

04 进行心脏复苏

对于没有心跳的人,要立即在岸边的安全区域进行心肺复苏,同时拨打 120 叫救护车。

欺山莫欺水,溺水八大误区

误区一:人一旦溺水,一定会瞎扑腾并大声呼救,附近若有人则很容易获救。

事实上,溺水大多悄然发生,溺水时吸入空气是第一需求,当人的口鼻在慌乱中短暂浮出水面,受本能趋使只会全力吸气,此时大量水呛入气管,根本来不及发生。

为什么那么多游客都死于浮潜?
photo by zs_7071116|与图文无关

误区二:只要会游泳,溺水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根据数据显示,相当一部分溺亡者都会游泳,而大部分初学者在游泳池(静水)学的皮毛,不足以应对自然水域的各种复杂情况。很多人对自己的水性都过于自信。

误区三:溺水只会发生在江河湖海等自然水域。

事实上,只要有水就可能发生溺亡。据统计有13%的溺亡者,会溺死在浴缸、游泳,甚至小小的水桶中。

为什么那么多游客都死于浮潜?
photo by zs_7071116|与图文无关

误区四:只要水面平静,下水就不会有危险。

自然水域水面下的暗流、暗礁、水草和沟壑等,每一项都可能造成生命危险。有的甚至会对穿戴有救生衣、救生圈的人造成威胁。

<img src="data:image/svg+xml;utf8,”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74″ data-rawheight=”806″ data-original-token=”v2-a2e3395627978a9a888be2e85c2594d5″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1.zhimg.com/50/v2-1e7e0e8e087a5b2a5512a5a649177be0_720w.jpg?source=2c26e5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lazy” width=”107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a2e3395627978a9a888be2e85c2594d5_r.jpg?source=2c26e567″ data-actualsrc=”https://pic1.zhimg.com/50/v2-a2e3395627978a9a888be2e85c2594d5_720w.jpg?source=2c26e567″>
photo by Yannis Papanastasopoulos

误区五:只要不主动下水嬉戏,就不会有危险。

事实上,很多溺水事件的当事人并非主动下水戏水,而是在岸边工作、岸边娱乐(钓鱼等)、捡拾物品甚至是路过时失足落水。

误区六:只要获救,溺水者就安全了。

当溺水者吸入过多的水就会引起呼吸并发症,进而引发继发性溺水或干溺水。此时,哪怕溺水者已经获救上岸,如果不及时跟进治疗,液体积聚仍会导致呼吸窘迫、脑损伤(脑缺氧)甚至心脏骤停。

<img src="data:image/svg+xml;utf8,”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74″ data-rawheight=”806″ data-original-token=”v2-79ca23306f1e3a7c557dbe8aab9fceef”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a.zhimg.com/50/v2-f65f277608a9ad3ec7c105768471ef4c_720w.jpg?source=2c26e5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lazy” width=”1074″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79ca23306f1e3a7c557dbe8aab9fceef_r.jpg?source=2c26e567″ data-actualsrc=”https://picx.zhimg.com/50/v2-79ca23306f1e3a7c557dbe8aab9fceef_720w.jpg?source=2c26e567″>
photoby Amy Humphries

误区七:手拉手就能救上来的溺水者。

事实上,手拉手救人的方式死亡率较高。结成“人链”后,一旦有人因体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会让多人落水,导致群死群伤。

误区八:只要会游泳,就能下水救人。

事实上,溺水者慌乱求生中,力量惊人。因缺乏救援经验,贸然下水只会反被拖入水中的惨剧时有发生。非受过专业训练或经验丰富者,切忌下水救人。应尽量使用长杆、漂浮物等工具实施救援。(来源:社华网)

永远保持对水的敬畏之心,玩水也要在安全情况下平安归来。

有帮助的话,记得帮忙点点小心心。

网站右侧边栏广告位.jpg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3037184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6sj.com/1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