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围标准(腕围17带多大手表)

图图资源公众号引导关注.jpg
以上资料,免费领取,领取地址:https://vip.f6sj.com

一、躯干外形与上衣的关系。

1.颈部 侧颈斜约9度,后颈斜约25度,前颈斜向外约11度。颈部形态与衣领有着密切关系,合体领的领座为9度倾斜就是根据颈部的倾斜状况决定的。

腕围标准(腕围17带多大手表)

颈部示意图

2.肩部 肩部由颈侧向外侧肩端的斜度女体约为20度,男体18度,这是决定上衣肩斜度和肩着力点的主要依据。服装肩斜大于人体肩斜,也是由人体肩斜加肌肉厚度所形成。例如女装前肩斜22度,后肩斜19度,以及薄背后肩斜19度,一般体后肩斜20.5度,后背体后肩斜22度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

3.上臂 通过测量,男性臂围占胸围的35%,女性臂围占胸围的33%,平均臂围占胸围的1/3。

腕围标准(腕围17带多大手表)

上肢外形

4.大腿 经测量,大腿根厚度约占臀围的16%,是决定西裤前后窿门大小和具体分配前、后裆宽的主要依据。

二、人体测量

(一)测量的基本要求

1.要掌握服装及人体结构知识。

2.要观察被测量者的体型特征。从正面、侧面、后面三方观察,对于特殊体型要增加测体内容,并且记录下来。

3.被测者穿内衣,自然状态净体测量。

4.不宜过松或过紧,呈水平状并能插入两指为宜。

5.顺序一般先横后竖,由上而下,避免遗漏。

二、测量部位及方法

1.总体高 从头骨顶点到脚跟,不包括鞋后跟。(号型中的号)

2.总长 从第七颈椎点量至脚跟的垂直距离。

3.上体长 从第七颈椎至坐骨底的距离。为上衣长度的依据。

4.后腰节 第七颈椎量至腰节最细处,为后腰节的距离。测量时,可在腰部系带,使其呈水平状。

5.前腰节 肩颈点经乳峰量至腰部最细处,为前腰节长。

6.胸高点 肩颈量至胸高点的距离。

7.手臂长 肩骨外端量至手腕的距离,为长袖长。遇到有垫肩或克夫袖,应另加1~2厘米。

8.肘长 肩骨外端量至肘部距离,为短袖长度依据。

9.下体长(腰围高),从腰部最细点量至外踝骨的长度,为长裤或长裙长度依据。

10.股骨高 从腰部最细处量至臀下坐骨底的距离,是裤子直裆的依据。

11.膝长 做短裤、短裙时用

12.头围 自额头经过耳上,通过头后部突出处,围绕一周的距离。是制作帽子和套衫计算领口长度的依据。

13.颈围 颈部最细一周,是决定领围的依据。

14.胸围 在衬衫外,在腋下水平量一周(不经过乳峰),为净体胸围,根据不同的服装类型,增加放松量成为成品胸围。

15.腰围 从腰部最细处量一周,应加裤腰带放松量,为净体腰围,再根据服装类型增加放松量。

  1. 从臀部最丰满处量一周,为净体臀围,再根据不同服装类型增加放松量。
  2. 臂围 在上臂根处量一周,为袖肥的依据。
  3. 腕围 在手腕量一周,加放松量后,为开叉袖口的依据。
  4. 掌围 在手掌最宽处量一周,是决定袖口尺寸的依据。
  5. 肩宽 左右肩两端的距离为最小肩宽;左右肩骨外端表皮间的距离为最大肩宽。
  6. 乳间距 为确定省距的依据。
  7. 踝围 决定脚口尺寸。
腕围标准(腕围17带多大手表)

测量部位和方法

三、体型分类方法

1.目测法

腕围标准(腕围17带多大手表)

肩型

凸肚 腹部突出高于胸围。

驳臀体 也称凸臀体,指腹部丰满高于后背。

平肩体 也称端肩体 两肩端平,常见于体瘦之人。

斜肩体 也称溜肩体,常见于胖型

高低肩体 左右不对称。

2.公式计算法

体高com—体重kg等于体型指数。

瘦型 体型指数大于111

一般体,体型指数为101~110。

胖体 体型指数微微91~100。

特胖体 体型指数小于90。

3.测量分类法

腕围标准(腕围17带多大手表)

腕围标准(腕围17带多大手表)

四、体型分类技术

目前大家通过胸围与腰围差数,这一横向对比数据只控制和解决了体型与平面版型结构的一半内容,还需增加人类的竖向对比,即有意识通过测量前后腰节及根据前后腰节差数来区分体型和解决体型与平面结构版型中的另一半内容。

人体胸背状况的定量分类依据

1.挺胸状况

凡挺胸的体型前衣片长,胸省量大。我们可以通过前后腰节差作为挺胸状况的体型数。可分为

0型——前后腰节相同的体型。

1cm体型——前腰节长于后腰节1cm的体型。同样分2cm、3cm、4cm、5cm体型。

其中男子体型0~2cm范围,1cm体型为男常见体型。女子体型2~5cm范围,3cm体型为女子常见体型。

2.背厚状况

厚背型的后衣片相对较长,后肩省亦大,前后腰节差相对小,薄背型正好都相反。

测量背厚的方法,以人体肩缝颈根点量至背部外缘的距离,并根据测的背厚数据的0.1作为后背体型数。如测的背厚为10cm,那么10*0.1就是该人体的厚背体型数,其肩省量为后背型数乘以2,即2cm。测的15cm,后背省量为3cm。

于是根据人体中薄背体(少女型)、一般体(妇女型)、后背体(老年型)特点,分为下面三个类型。

腕围标准(腕围17带多大手表)

胸背体型示意

薄背体的后背体型数为0.7cm——指背厚7cm左右的体型。

一般体的后背体型数为1cm——指背厚10cm左右的体型。

厚背体的后背体型数为1.5cm——指背厚15cm左右的体型。

其中薄背体的后肩省量为1.4cm,一般体的后肩省量为2cm,厚背体的肩省量为3cm。

3.胸背体型的表达形式

分子表示背厚状况,分母表示挺胸状况。有以下类型。

薄背体0.7/0、0.7/1到0.7/5体型。

一般体1/0、1/1到1/5体型。

厚背体1.5/0、1.5/1到1.5/5体型

4.胸背体型数应用

胸背体型数是解释体型与省量关系的重要方法,属于我们最终要解决的难题。例如,我们吸收日本文化原型的平面展开形式特点,即在立体穿着时,人体第七颈椎点与肩缝颈根点两者水平差在0.5~1.5cm,根据这一特点,如实反应在平面制图上。

其中原型中的前横省量=前后腰节差??(1~2)。

原型中的厚横省量(理论后肩省量)=后背体型数??2。

网站右侧边栏广告位.jpg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63037184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6sj.com/2886.html